外国语学院团总支开展“学写甲骨推普音,宣传文化进校园”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年08月23日 08:18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暑假期间,外国语学院“学写甲骨推普音,宣传文化进校园”教育关爱服务团队在董冉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安阳市第五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地调研,溯源中华文明

中国文字博物馆荟萃了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的精华,讲解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同时也反映了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实践团队前往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时,团队成员认真学习中国文字发展史,了解中国文字的构成规则和演变过程,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的出现和使用。在此期间,团队成员用拍摄视频的方式详细记录此次学习过程,也为接下来的要进行的校园宣讲活动做好了准备。

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二、入班宣讲,传承文化基因

为了巩固和宣传学习成果,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了安阳市第五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成长于甲骨文之乡,安阳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对文字的演变过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团队成员以猜词游戏拉开了此次宣讲的帷幕,游戏调动了同学们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随后,团队成员以“兴”字从古至今的演变为具体案例,借助多媒体向同学们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兴”为会意字,最初的书写形式传达了多人用手共同托举起一个带手柄的工具,意为“举起”。在不同历史时期,此字有着不同的书写方式,但结构始终稳定,意义始终统一。后来引申出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守护一个愿望、信仰之意。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以此激励同学们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负起应负之责。在学习书写“兴“字的甲骨文过程中,同学们坐姿端正,认真学习“兴”字从甲骨文到简体汉字的演进发展以及不同的写法。

实践团成员教同学们写甲骨文“兴”字

   从甲骨文至今,一脉相承的汉字使中华文明传承没有中断,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汉字更加具备生命力。今天,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多民族的人民生活习俗迥异,但是随着简体汉字和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人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是汉字这块积淀数千年的文化基石。


实践团成员在五中大门口的集体合照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通过本次“学写甲骨推普音,宣传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深刻感知到了汉字的力量,增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起点,牢记文化传承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弘扬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上一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开展“团员青年进社区,清理卫生我行动”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

下一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开展“乡村振兴在路上 强农兴农我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