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归来话成就”
2012年10月18
目 录
一·考察背景
二·考察意义
三· 考察目的
四· 考察结果
五· 考察总结
六. 个人感言
考察背景:
“三个代表”在理论中闪烁光辉莘莘学子在奉献中锻炼生长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理论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道路,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的重要举措。此次学习考察,响应校团委号召。
考察意义:
为丰富大学生暑期生活,陶冶情操,了解民间艺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民间艺术精妙,更进一步的扩大安阳这所文化古城魅力和影响。
考察目的:
1. 学习民间艺术秦氏绢艺。
2. 了解其发展起源、欣赏其艺术价值。
3. 了解学习秦氏绢艺的种类、款式、材质、制作工艺。
4. 积极探索民间文化艺术,审视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考察结果:
我们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九人来到安阳滑县,秦氏绢艺的发源地进行了近十余天的考察,不仅看见了其博大精深的制作工艺,跟看见了一位民间艺术家的坚持和执着,他那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独特新颖的设计,让我们耳目一新。作为艺术学院的一员,我们被他身上浓郁的艺术气息所感染。此次活动我们圆满的完成上级团委的任务安排,积极响应了“三个代表”理论在实践中的要求。
考察总结:
通过对秦氏绢艺的学习考察,充分了解学习秦氏绢艺的制作工艺,与此同时也让大家看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河南省滑县秦氏绢艺始创于明崇祯年间,兴盛于清朝中期,历经四百多年的文化洗礼和秦家代代艺人的发展和创新。这种民间彩扎工艺作品内容包括人物、鸟类、植物等。2007年2月,秦氏绢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7年11月份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节上荣获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1965年在上海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得到了当时华东局副书记陈书谷同志的高度赞扬:“秦氏绢艺夺天工,蝈蝈白菜更绝伦,只知世上有高手,何处寻得此能人。”1986年书法大师启功看到《蝈蝈白菜》欣喜不已,随即赋诗曰:“蝈蝈鸣声闻千里,大地似锦百财聚。童叟喜取百年乐,咏唱祖国富强曲。”冯骥才观看“秦氏绢艺”后题词:“秦氏绢艺,华夏神品”!
2008年7月11日,在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上,绢艺《蝈蝈白菜》荣获奇品奖,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2008年11月18日,河南滑县秦氏绢艺作品《蝈蝈白菜》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上脱颖而出,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性收藏。
对此大家深感民间技艺的高超,明白其之所以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真材实料的。大家对此表示无比的佩服和仰慕,此行除了学习了解了秦绢的制作工艺以此同时给我们一行九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些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以前的懵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滑县之旅,不再是一次简单旅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当来到现实的艺术大家面前,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才知道艺术之路是多么漫长,才明白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快乐。
个人感言: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在这次实践中,就我自身而言得到了人生中又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看到了概念中的艺术和实践相结合的完美典范,让我获益匪浅。
艺术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十月